查看原文
其他

范成大隐居苏州写下一首词,把田园风光和生活,描写得淋漓尽致

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-11-04

【每天 古诗词品读 点个关注不迷路】

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农民这个群体从农民伯伯变成农民兄弟,最后变成了大部分人口中的农民工。


称呼的变化,其实就是农民这个群体在社会中的变化。不管我们承不承认,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看不起他们。



其实农民地位一直很崇高,毕竟中国属于农耕文明,古代也有“士农工商”的说法。


“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”的古代,很多大家族都秉承耕读传家的家风。


这些人进则成士居庙堂,退则为农处江湖,就是仕途顺利的官员士子们到老了也大多退隐田园当起了农民。他们经常寄情田园山水,自然就会留下很多田园诗词。


谢灵运、陶渊明,王维、孟浩然这些人,就是田园诗词的扛把子,也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篇。


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清新自然、非常优美的田园诗词——《蝶恋花·春涨一篙添水面》。




《蝶恋花·春涨一篙添水面》

宋·范成大

春涨一篙添水面,芳草鹅儿,绿满微风岸。

画舫夷犹湾百转,横塘塔近依前远。


江国多寒农事晚,村北村南,谷雨才耕遍。

秀麦连冈桑叶贱,看看尝面收新茧。


这首词的作者,是“中兴四大诗人”之一的范成大,他字致能,早年自号此山居士,后号石湖居士,平江府吴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。


他出生官宦世家,从小就聪明好学,二十九岁时中进士后踏入仕途,曾在孝宗乾道六年(1170)奉命使金时,一改宋使在金人面前卑躬屈膝的媚态,保持了民族的气节和尊严。


回京后历任静江、成都、明州、建康等地行政长官。淳熙五年(1178)一度拜参知政事。淳熙九年(1182)归隐苏州灵岩山南的石湖别墅,一直到逝世。


范成大虽然身居高位,但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,无论是为官还是赋闲都一直关注农民的冷暖,并一直与他们保持广泛的联系,迷恋乡村淳朴的风情,为此也写下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组诗,也因此赢得了“田园诗集大成者”的称号。



上面这首小词,就是他晚年归隐苏州时挺所写,描绘出了苏州一带清新、明净的水乡春景的同时,又流露出了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,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。


词的上片描写的是春天水乡的美好景色。


“春涨一篙添水面。芳草鹅儿,绿满微风岸”


春水初涨,涨了一篙深,让整个水面也大了,水边芳草如茵,鹅儿的脚丫蹒跚,鲜嫩的草色,在微风习习吹拂下,河塘堤岸铺满了绿色。


“鹅儿”,小鹅,黄中透绿,与嫩草色相似,所以是“芳草鹅儿”,它们在春光里活泼地抖动、游动,透露出春天的温馨与生机。


“画舫夷犹湾百转,横塘塔近依前远”


画船轻缓移动,绕着九曲水湾游转,望去,横塘高塔,在眼前很近,却又像启船时一样遥远。


这两句写船行,不仅写出了江南水乡河渠纵横,湾道众多的地域特点,也带出了沿途风光,更带出了自己内心兴趣。



写到这会开始抒情了,但这首词并没有,词的下片词人一改传统,不抒情转而写乡村农事。


“江国多寒农事晚,村北村南,谷雨才耕遍”


因为气候的原因,江南水乡这个时候气温较低,相应农事就较晚,你看那村北村南的田地,谷雨过后才被耕种遍。


二十四节气其实更适用于黄淮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,针对长江中下游、江南一带,在谷雨节气前后,降水明显增多,所以江水涨,耕田下秧也会更方便。


那一块块水田,田中的秧苗初插,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派水乡好风光。


“秀麦连冈桑叶贱,看看尝面收新茧”


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岗成片,山冈上桑树茂盛,桑叶也便宜了,农桑丰收在望,转眼就可以,品尝新面,收取新茧。


“尝面”,指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,揉下麦粒炒干研碎,取以尝新,现在有些地方仍有这个古老习俗。


从“看看”两字说明春麦和桑蚕丰收在望,我们似乎看到了农民丰收的景象。




整首词意境清新,语调轻快,字里行间,流露的正是词人对这乡村生活满足感。


它不仅有江南水乡田园风光,也有浓郁而淳朴的农家生活气息,更有农村生活的各种应时而事的细节,是一曲优秀的劳动者颂歌。


- END -

辛弃疾在赣江边写下的两首词,一首千古传唱,一首鲜为人知

朱元璋早年乞讨时写下一诗,大气磅礴,境界高远,读来让人振奋

大唐才女薛涛,晚年写下一首登楼诗,雄浑壮阔不输男儿气概

朱敦儒晚年花酒为伴,写下一首旷达词,读完令人豁然开朗


关注长风文史

每天学习古诗词



☆ 原创文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。

☆ 图片源于网络 ,仅作学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